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正文

“学四史”(八十七)|临城干部随军南下建功勋

发布日期:2020-10-27    作者:威廉希尔     来源:威廉希尔     点击: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开始对日伪发起局部攻势作战。为从战略上沟通华北同华中根据地的联系,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决定从太行军区抽调一支精干的部队,组成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迅速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也相应地抽调一批地方干部组成豫西工作队,随军挺进豫西,共同开展建立豫西根据地的工作。

中共临城县委、县政府接到上级命令后,立即进行了组织动员,很快组织起一支15人的队伍。他们于9月5日在河南林县集结誓师后,跟随独立支队渡过黄河,进入白栗坪。这些干部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分散到各地开展宣传活动,并着手恢复党的地方组织,发动依靠群众,成立地方武装,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力量。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们协助当地党政部门积极开展工作,开辟了以嵩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建立起10个县的抗日县政府和9个独立营的地方武装。临城县的15名南下干部也成为了豫西根据地党政军的各级骨干力量。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粉碎国民党军事进攻的准备,中共中央先后从各抗日根据地抽调大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地区开展工作。根据上级指示,中共太行区每个分区抽调需“一个团的架子”,其中,太行一分区由分区及各县独立营抽调400名干部。对此,临城县委迅速组织了作风过硬、富有经验的20人干部队伍,由县委书记王治平亲自带队奔赴东北。这支干部队伍到达东北后,立即加入消灭日伪残余势力和土匪、建立人民政府和地方武装的工作,为打破国民党独占东北的企图、实现“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47年6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全面反攻阶段,为配合主力部队外线作战,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建立广大的中原解放区。中共临城县委、县政府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先后派出4批85名干部随军南下,在大别山区参加创建解放区的工作。

1949年渡江作战前夕,奉上级指示,临城县委、县政府再次组织了两批干部,积极准备随军南下。第一批干部39人,由县委组织部长刘刚带队与高邑、内丘的南下干部组成一个县的班子,于1949年2月15日出发,经郑州、徐州、南京、杭州到达福建省泉州地区的同安县,开展地方政权的建设。第二批干部计5人,由县长陈风亭带队,于1949年4月20日从临城出发前往石家庄,准备与晋中南下工作团汇合后南下。不幸的是,陈风亭突患急病去世,其他4人顺利抵达晋中南下工作团,在学习中共中央的城市政策后,加入四野部队,于9月进入湖南衡阳县,负责组织群众开展“双减反霸”运动,为即将到来的土地改革创造条件。此外,临城县民政科等部门也抽调多名干部前往各地,参加随军筹粮、支前土改、城市接管、剿匪反霸、发展经济等保卫革命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先后有10批、400余名临城各级党政干部受组织派遣,前往全国各地。他们在新的战场上为人民政权的创建、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