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正文

“学四史”(七十八)|赵金芳: 雷锋式战士

发布日期:2020-10-18    作者:威廉希尔     来源:威廉希尔     点击:

赵金芳,男,1966年出生于河南省。1984年1 月,他怀着保卫祖国边疆的远大理想,光荣入伍,在海拔4500米的西藏军区第二通信总站——嘎拉机务站服役。在部队,他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先人后己,被战友和当地群众称为“八十年代的活雷锋”。

赵金芳所在的嘎拉机务站地处边防一线,条件十分艰苦,由于缺乏新鲜蔬菜,连队伙食很单调。作为连队炊事员的赵金芳写信让家人从河南寄来一本烹饪书。他认真钻研、仔细操作实践,很快就用简单的食材做出了花样繁多的饭菜,改善了战士们的伙食条件。连队所在地远离城镇、交通闭塞,有的战士入伍多年也没能给家人寄去一张照片,很多驻地群众也没有照过相。赵金芳省吃俭用购买了相机和胶卷,自学摄影技术,免费为战士和当地群众照相,并在自制的简易曝光箱加洗相片,第二天把相片送到群众和战友手中。入伍半年后,赵金芳被调整到连队抢修班。他干一行爱一行,刻苦钻研抢修技术,多次被选派到曲水、亚东等地参与线路故障抢修工作。由于赵金芳个头高、力气大、技术过硬,抢修工作中他往往承担最危难险重的任务。赵金芳在部队期间,帮助战友值班80次,顶风冒雪替战友排查线路故障110次,免费给连队战士和驻地群众拍照300张,抢救1名落水儿童。

1987年春节,西藏边防一条通信线路被极端天气破坏,边防部队与上级机关失去了联系。连队检测出了线路故障点,并命令抢修班立即出发抢通线路。这一年即将退役的赵金芳主动承担抢修任务,连夜带着抢修工具,冒着凌冽的寒风,徒步疾行一小时,赶赴故障点。他和战友们连续奋战3个小时,疏通了7处混线。在排除最后一处故障时,需要作业人员爬上杆顶作业。此时,风雪天气让人睁不开双眼,电杆又正好立在一处悬崖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杆顶作业是非常危险的,但边防通信又时刻不能耽误。赵金芳自告奋勇地说:“我是老兵,我上!”他带上工具就攀上了杆顶,展开了作业,一直奋战到凌晨5点。正当线路故障即将排除时,电杆水泥桩突然断裂。正在杆顶作业的赵金芳摔在了18米深的悬崖下,头部严重损伤,流血不止。身边的战友立即把他送到西藏军区总医院抢救,但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1岁。

西藏军区党委决定为赵金芳同志追记二等功,并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批准为革命烈士。